欢迎注册成显网
University of Iowa
杨牧(1940年9月6日-),本名王靖献,台湾花莲县人,台湾著名诗人及散文作家。早期的杨牧,深受浪漫主义诗人的影响,经过留美生活的洗礼,开始对社会进行关注。杨牧三十二岁以前的笔名为叶珊,三十二岁之后,更改笔名为杨牧,可以看作是纯粹的浪漫情怀与兼含人文关怀的分水岭。诗作曾被译入英文、德文、法文、日文、瑞典文、荷兰文。曾任麻州大学及华盛顿大学助理教授、国立东华大学文学院院长、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特聘研究员兼所长。现任国立政治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讲座教授、国立东华大学荣誉教授。曾获吴三连文艺奖、国家文艺奖、纽曼华语文学奖等重要奖项。
1946年,六岁的杨牧就读花莲市明义国民学校,为台湾光复后第一届国民学生,开始学习国语,在此之前仅识台湾方言、日语及少许阿美语。1951年开始接触《血滴子》、《卧虎藏龙》等通俗小说。1952年小学毕业,就读花莲中学初级部,同届同学有王祯和,并私下阅读《水浒传》、《西游记》。1955年初中毕业,就读花莲中学高级部,开始涉猎翻译小说,同时参与刊物编辑。此时以“叶珊”为笔名,在《现代诗》、《蓝星诗刊》、《创世纪》、《野风》等诗刊投稿。
1959年四月《创世纪》改版,首次列名为编辑委员。同年九月进入东海大学就读历史系,后来因兴趣不合,转读外文系。此时的杨牧,阅读了大量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作品,如华滋华斯、拜伦、雪莱、济慈等等。1964年自东海大学外文系毕业。随后,赴美国艾奥瓦大学参加保罗·安格尔(Paul Engle)及其妻聂华苓创办的“国际写作计划”诗创作班,并获得艺术硕士学位。杨牧在艾奥瓦的前后期同学有余光中、叶维廉、白先勇、王文兴等日后引领台湾文坛的作家。艾奥瓦求学期间,杨牧对爱尔兰诗人叶慈有着比浪漫诗人更多的关注。叶慈中年之后浪漫精神的提升、对神人关系的探讨及现实社会的批判,影响了杨牧日后文风的改变。
接着杨牧进入柏克莱大学比较文学系,获博士学位。此时越战正如火如荼的展开,而柏克莱大学是60年代反战运动的领导者,积极抗议美国政府介入越战。这使得杨牧感受到美国身为高度文明国家,却同时也投入血腥战争的矛盾。1972年后更改笔名为“杨牧”。在改变笔名之后,其作品风格亦为之一变;在原有浪漫抒情之外,多了一份冷静与含蓄,并且开始有了关心现实问题的作品。由忧郁沉静舒一己之怀,转而介入及批判社会。杨牧曾说:“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然而不变即是死亡,变是一种痛苦的经验,但痛苦也是生命的真实。”这是杨牧开始关注社会人世的关键。1984年之《交流道》即随笔式地纪录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观察及批判。
所在城市:爱荷华市